Search

面對世界的角度 x 情感的依附

在這裡我們把感情解釋成情感的依附性,無論友情、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面對世界的角度 x 情感的依附

在這裡我們把感情解釋成情感的依附性,無論友情、親情還是愛情。

當我們隻身到陌生的環境時,第一件會做的事情便是 —— 想辦法融入團體。就像開學新生報到的那一天,總是希望可以認識坐在附近的同學;到新公司的第一天,有前輩邀請自己去吃午餐;在酒吧時,能找到有趣的人,陪自己聊一個晚上。

我們的社會不教我們獨立,而是如何不孤單。

似乎孤單是一種錯誤,我們不希望被遺忘,於是在剛到一個不熟的國度時,總把和自己說一樣語言的人當作”朋友“。

「一定要約喔!」
「明天要不要一起去?」
被拒絕的當下、已讀不回的時候,彷彿全世界都沒有人真正了解自己,馬上可憐自己:這個”朋友“也不是這麼完美,不約也罷。
當真的約成了之後,卻在席間心裡默默抱怨,兩人之間多麼不適合,聊天內容多無聊,真想回家。

當好久沒有談戀愛的時候,也許是常常幫忙自己翻譯的那個男生、也許是上上次喝酒微醺時加的聯繫、也許是那個,生活圈裡長的最好看、卻也不是那麼好看的女子,就這樣闖入了我們的思考空間。很可惜,這種剩柴燒慢火的感情,總是帶著不完美,就好像失業許久,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薪水不是很高的新工作,上班興趣缺缺,無論怎樣不滿意,卻寧可掛著這個缺,想著:總比失業好吧。

這種剪不掉、理還亂的感情,其實正折磨著自己。我們先不要討論到道德這一塊,你真的快樂嗎?每到晚上強迫著自己和沒有感覺的軀體在一張床上、總在聊天時想著自己的事、有話總是說不出、訊息總是懶得回⋯。假如感情已經成為不甜蜜的牽絆、變成一個強取養分的寄生植物、變成一個稀釋劑,便是時候摘除了。

別忘了,在飛機上遇到亂流時、在寒冷的風無情的吹拂時、在痛哭的時候、在危險的時候,那一雙試著讓自己好過一點的手,永遠是自己的雙手。身在國外、進入社會,面對所有的不確定性,只有自己是自己的浮木,只有自己真的不會欺騙自己。

感情不是不必要,甚至是非常重要,然而在對的來臨前,要先學習獨立的能力,還要真正了解自己,不要做勉強的選擇,也不要不給和自己一個人相處的時間,每當經歷過不快樂的相處,不要忘了離開,也不要忘了離開帶來的經驗。

我們不能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,但是可以透過瞭解自己,找到會喜歡我們的人們。

Psychoanalyse,翻譯為精神分析學,由我們耳熟能詳的佛洛伊德所創立,談的是意識。每一個人的意識,都是由自己的經歷創建的,於是今天的你,是由以前的你所創造。我們的個性、喜好、習慣,都是如此而產生。假如有黏人的個性,也許是小時候父母繁忙,很少有時間傾聽的原因;喜歡照顧人,也許是在一家人中,自己總是要帶弟妹上學,充當父母的角色;脾氣不好,也許是因為父母強勢的一方影響,或是生為獨生子女的原因;觀察細膩,也許是小時候父母容易發飆動手,才養成的緊張個性。

沒有一個個性是好是壞,在自覺的情況下,我們因此而特別,感情應該是讓自己更加快樂的添加物,試著找到適合的感情,而不是委屈或是改變自己去適應,更不是排除孤單的原因,世界上沒有一本書、一位算命師,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,這些參考值,只能幫助我們去做決定。當感情的壓力來臨,要試著溝通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、堅定自己的信念,我們試著在公平的情況下自私,不被利用、不去利用。

當你孤獨面對人生,在艱難的選擇路口,不要忘記用自己的左手緊握自己的右手,這個堅定的能量,只有來自自己堅定的心。

有一天我們會逐漸達成人生的Relationship goals —— 當雙方都真正快樂時,發自內心的快樂。

#relationshipgoals #happiness #感情目標 #孤單 #不孤單 #和自己對話 #快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一個人,不代表身邊都沒有人陪伴,一個人的故事,是與自己的相處故事。
View all posts